關于表彰2019年度優秀學術論文的決定
徐水學z2019{24號
各縣水利學會、各會員單位:
2019年徐州市水利學會圍繞“河湖治理與水生態文明發展”主題開展了征文活動,共收到學術論文近40篇。對征集的學術論文從“科學性、創新性、實踐性、學術性、邏輯性”五個方面進行了評審,通過專家網評、現場綜評、網上公示等,評選出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8篇、二等獎14篇、三等獎14篇。為鼓勵廣大會員撰寫論文的積極性,經研究決定,對評選出的2019年度優秀學術論文進行通報表彰。
一等獎(8篇)
1、遞進式生境演替技術在老房亭河黑臭河道治理中應用(市水科所/范敬蘭,丁維程)
2、徐州市云龍湖水質變化規律與保護對策分析(徐州工程學院/萬 蕾,孫詠林,孫曉虎)
3、云龍湖近三年水質變化研究及水質提升淺析(云龍湖水庫管理處/馮珍珍,汪永進,付浩)
4、淺析我國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奎河為例(中國礦業大學/吳端煜,劉漢湖)
5、徐州海綿城市建設中生態植被配置的研究(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史志鵬 ,何婷婷,劉美艷)
6、煤層氣井產出水人工濕地處理先導性試驗(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孫悅,馮啟言,張寶軍等)
7、原位改性H2O2水熱炭對水中四環素的吸附特性研究(徐州工程學院/譚珍珍,安天一,楊正武等)
8、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農村水利基礎(沛縣水務局/鄭衛鋒)
二等獎(14篇)
1、海綿城市的實際工程應用--以徐州市為例(中國礦業大學/曹陽,王曉,向語兮)
2、豐縣多措并舉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豐縣水務局/井然,于建)
3、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法發展新命題(徐州工程學院/郭莉,吉文清)
4、某城市內湖水環境現狀及治理措施(徐州工程學院/孫凌,劉加強,潘政宇等)
5、生態海綿體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中國礦業大學/陳媛媛,王曉 ,吳若平等)
6、基于文獻計量分析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研究現狀與趨勢(中國礦業大學/程涵宇,劉漢湖)
7、改進的微波生物炭對亞甲基藍吸附特性研究(徐州工程學院/葛嘯,楊正武,曹澄澄等)
8、微波炭對水中鹽酸四環素的吸附特性研究(徐州工程學院/譚珍珍,楊正武,安天一)
9、徐州地區分散污水處理的幾點思考和建議(徐州工程學院/曹文平, 衡強強)
10、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遠程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張剛)
11、城市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市水利建筑設計院/張舒,李亮,何旭等)
12、關于推進沛縣水利(務)事業新發展的幾點思考(沛縣水務局/鄭衛鋒)
13、云GIS技術在區域水利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研究與應用(銅山區水務局/佟保根)
14、徐州公共市政用水信息化探討(徐州首創水務公司/張嶠嶸)
三等獎(14篇)
1、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徐州工程學院/徐晨,張惠芳,丁逸等)
2、推進河道治理,生態水利先行(中國礦業大學/呂紅莉,劉漢湖)
3、我國濕地水環境存在問題、保護措施及策略研究(中國礦業大學/王靜賢)
4、經濟景觀型生態修復設計治理京杭運河徐州段岸線的探索(節水基地/李家振)
5、聚焦生態河湖突出綠色發展(沛縣水務局/王磊)
6、我國水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中國礦業大學/卓孟寧)
7、關于現代水資源管理機制的思考(中國礦業大學/宋媛)
8、海綿城市建設與水系規劃(中國礦業大學/劉明杰,王曉)
9、簡述城市地下水污染的常見類型及修復方法(中國礦業大學/向語兮,王曉,曹陽)
10、小麥秸稈基生物炭吸附阿莫西林特性研究(徐州工程學院/史娟娟,陳穎,郝若楠等)
11、小麥秸稈生物炭對水中阿莫西林的吸附研究(徐州工程學院/陳穎,史娟娟,郝若楠等)
12、熒光探針應用于水環境中金屬離子檢測的研究探討(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聶景,沈士德,張寶軍等)
13、地表水廠飲用水源突發污染應急方案與案例解析(沛縣水務局/王 朋)
14、市政給排水工程頂管技術探究(市水利建筑設計院/何旭,張舒,李亮等)
希望獲得表彰獎勵的優秀論文作者再接再厲,繼續創新,勇攀科技高峰,希望廣大會員向他們學習,熱心學會活動、刻苦鉆研科學技術,為徐州水利現代化作出貢獻。
徐州市水利學會
201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