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qingse中文在线,国产99久久久精品无码Ktⅴ,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科普園地 > 科普知識 > 充分認識雨水 科學利用雨水

充分認識雨水 科學利用雨水

發布時間:2017-03-28 10:04:42     瀏覽次數:2278

我國是個少雨缺水的國家,然而當又一個多雨的季節過去,我們發現,曾被雨水漂浮起汽車的城市仍是缺水的城市,曾讓雨水淹沒了田舍的農村仍是缺水的農村,忙過了排雨抗洪的國家仍然是個缺水的國家。

我國年均降雨量不足640毫米,而這本就不多的降雨,在時間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區域上又偏在南方。這種南北不勻的降雨,就意味著大部分地區有10個月以上的缺水與干旱期。

我國人均水資源不足22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屬人均嚴重缺水國家,而我們大量雨水卻白白地流走。建大樓沒想到把雨水收集起來,加以利用后再排走;修道路沒有滲雨設計,沒想到讓雨水滲入地下,而是鋪設越來越粗的排水管;蓋蔬菜大棚沒有集雨配套設施,抽地下水澆菜果卻讓棚上的雨水不經利用就流走。此類現象數不勝數。

豈不知,我們匆忙“排”走的雨水是資源,是少數幾種稀缺的資源之一;我們著力“防”的雨水是財富,是充分、科學利用過后有益于社會的財富,是我們創造其他財富的基礎保障。

從財富效益角度看過去,我們發現,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城市快速擴張,常規水資源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水資源短缺不僅已制約著我們對其他財富的創造行為,水資源開發本身還耗掉我們太多的財富。

從資源利用角度看過去,我們發現,雨水財富之所以在有的時候有的地方變成了災害,緣出人們沒有與這一天賜財富和諧相處,沒有給雨水以足夠的認識與科學利用。

于是,一個理念開始形成:雨水利用將成為解決未來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一共識正在開始變成行動:留住雨水,科學利用。

北京市把“防汛”改為“迎汛”,強調要科學地收集與利用雨水,奧運場館大部分都設計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統。而在并不嚴重缺水的深圳等南方城市,則因擔憂城市未來缺水而展開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規劃與施工。

先于北京、深圳等城市,很多農村在雨水收集利用道路上,探索出很多可行辦法。嚴重缺水的西北和華北,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財政、水利等部門引導支持下,農村集雨得到長足發展。集雨讓甘肅省540萬人、寧夏46萬人的飲水基本得到解決,讓山西以農村集雨用雨保障了工業用水,讓四川部分山區抵住了百年大旱,讓廣西、安徽等地的山區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這些地區的實踐,為農民致富、為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但是,從全國范圍看,我國的雨水收集與利用率還很低。起步最早、市領導也很重視的北京,可以說是走在全國城市集雨前列的,然而,城區內目前建成的100個集雨項目,能收集利用的雨水也不過200萬立方米,其與全市年均降雨量100億立方米、年用水總量34億立方米之比分別是萬分之二和萬分之六。集雨做得較好的西北地區,也主要限定在極度缺水的農村,城鎮幾乎沒有行動起來,而且這些農村集雨工程,雖在很大程度上解了人畜飲水之困,但在雨水利用的規劃、投資、管理尤其是科學化利用方面,離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較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很大的差距意味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各地經驗表明,雨水利用技術比較容易開發,投資也不大,且深受群眾理解和歡迎。經驗還證明,集雨用雨的關鍵在認識和重視程度。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丘陵山區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區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設,地方政府要切實承擔起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各地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新辦法。這已經明確指出了集雨用雨的任務、責任和推動主體。我們應該用科學發展的思維看待雨水,用科學手段對待雨水,讓雨水留下來,被我們科學地、循環地加以利用后,再科學地送它或入地或入河湖而去。

當然,雨水的收集與利用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不同地區只能探索適合自己的集雨用雨之法。但不管用什么辦法,我們都應該立即行動起來,把一種理念變成行動,那就是:別讓雨水空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