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怎樣科學管水
合理灌溉,是奪取水稻高產的一項重要辦法。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則是:深水返青,淺水分蘗,有水壯苞,干濕壯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批損害,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減弱,這時如果田中缺水,就會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減弱,這時如果田中缺水,就會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葉片喪失的水分多,導致入不敷出。輕則返青期延長,重則卷葉死苗。因此,禾苗移栽后必須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以便提早返青,減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通常3―4厘米即可。
2、淺水分蘗。分蘗期如果灌水過深,泥土缺氧閉氣,養分分解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對分蘗不利。但分蘗期也不能沒有水層。通常應灌1。5厘米深的淺水層,并做到“后水不見前水”,以利和諧泥土中水肥氣熱的抵觸。
3、有水壯苞。稻穗形成期間,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特別是減數決裂期,對水分的反應愈加敏感。這時如果缺水,會使穎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殼多。所以,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間,一定要維持田間有3厘米左右的水層,保花增粒。
4、干濕壯籽。水稻抽穗揚花以后,葉片停滯長大,莖葉不再伸長,穎花發育完成,禾苗需水量減少。為了加強田間透氣,減少病害發生,提高根系生機,避免葉片早衰,增進莖稈茁壯,應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管水方法,達到的以水調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壯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