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運河水質狀況及入河污染物通量分析
尚化莊 錢學智 宋銀燕 李傳書
(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徐州分局,江蘇 徐州221006)
摘要:京杭運河中運河段上接韓莊運河,下接駱馬湖,沿線支流眾多。本文結合區域特點,分析研究了中運河水質、入中運河河道水質和主要入河河道水量狀況及變化情勢,對區域及主要入河河道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污染物現狀入河量及變化情勢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中運河;污染物;通量 ;情勢
0前言
中運河連接駱馬湖和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河道,水功能區劃為一級水資源調水保護區。近年來,由于區域經濟高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工作相對滯后,中運河水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直接影響區域供水安全和生態系統安全,也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分析研究中運河水質狀況及入河污染物通量的變化情勢,可以為中運河及相關入河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基礎信息,為中運河及區域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1區域概況
中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位于邳州市中部,東經117°47′~118°05′、北緯34°08′~34°29′。河段北起蘇魯邊界陶溝河,自黃樓村入邳州市境內,從西北到東南迂回而下,流經v口、灘上、運河鎮、張樓,至新沂市窯灣鎮二灣附近進入駱馬湖,并自皂河閘出駱馬湖入宿遷市境內,全長54km。沿線有不牢河和邳蒼分洪道匯入外,還有陶溝河、老西v河、城河、官湖河和房亭河等支流匯入。中運河不僅承泄泗運水系上游的來水,還接納沿途運北、運西和邳蒼地區諸水,在沂河大水時還經邳蒼分洪道分泄沂河洪水,流域面積6800km2,現狀行洪能力達到二十年一遇標準,是以行洪為主,兼排澇、供水、航運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河道。
2監測狀況及評價方法
2.1 水量監測
入中運河的各條河道中水量較大污染相當嚴重的為中運河上游、不牢河、房亭河、邳蒼分洪道和城河。中運河省界以上有臺兒莊閘水文站控制,不牢河有劉山閘站控制,房亭河有劉集閘水文站控制,邳蒼分洪道有林子水文站控制,城河有邳城閘控制,各控制斷面監測項目包含水質、水位、流量和雨量等,且資料完整,系列長度滿足要求。
中運河從省界到入窯灣現有四個常規監測斷面,不牢河段有藺家壩閘下等6個監測斷面,房亭河有劉集閘上等4個斷面,邳蒼分洪道目前監測斷面有林子東等4個,城河有邳城閘上斷面。監測項目有溶解氧、PH、電導率、高錳酸鹽指數、CODCr、氨氮、總磷、總氮、揮發酚、六價鉻、氰化物、氟化物、砷、汞、銅、鉛、鋅、鎘等二十多個。
2.3評價因子和方法
水質評價參數: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
水質評價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
水質評價方法:采用單指標評價法(一票否決法,即以水質類別最差的參數的類別代表該測點的水質類別),出現不同類別的標準值相同時,按最優類別確定。
3 中運河水質狀況分析
3.1 資料的選用
中運河水質情勢分析采用沿線布置的4個水質斷面(山頭橋、邳州、張樓、窯灣)2003~2009監測資料。根據本河段水質污染特點,評價因子選用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等三項指標來評價河道水質狀況,其它項目如六價鉻、汞、銅、鉛、鎘均未檢出,pH、砷、氰化物、揮發酚、鋅、鐵等含量均優于Ⅲ類水標準,故不作為重點評價項目。
3.2 中運河水質變化趨勢分析
(一)單項指標變化趨勢
高錳酸指數:2003~2009年期間高錳酸鹽指數單項水質類別均為Ⅲ類,水質類別保持穩定。多年來,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介于4.3~5.7mg/L之間,多年均值為5.2mg/L,年均濃度呈現出下降趨勢,年平均下降率為4.23%。
氨氮:2003~2009年期間氨氮單項水質類別也均未超出Ⅲ類水標準,但在2004~2005年間氨氮不降反升,這與當地經濟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關系。近幾年來氮氮含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多年來,氨氮年均濃度介于0.61~0.98mg/L之間,多年均值為0.83mg/L,但年均濃度局部上升,總體呈下降趨勢,平均年下降率為4.02%。氮氮對中運河河綜合水質能否穩定達到Ⅲ類水標準構成了最主要的影響。
總磷:2003~2008年期間,總磷單項指標水質類別均為Ⅲ類,2009年到指標達Ⅱ類水平。多年來,總磷年均濃度年介于0.088~0.134mg/L之間,多年均值為0.117mg/L,平均年下降率為1.35%。
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磷年均值變化情勢見圖2-1~圖2-3。
圖2-1 中運河高錳酸鹽指數年均值變化情勢圖
圖2-2 中運河氨氮年均值變化情勢圖
圖2-3 中運河總磷年均值變化情勢圖
(二)中運河水質變化趨勢
2003年以來,中運河沿線優于(含,下同)Ⅲ類水占中運河監測總測次的56.3~79.2%,優于Ⅲ類水比例總體呈增加的趨勢,年均增加率14.1%,中運河水質呈好轉態勢,尤其是2007年以后,優于Ⅲ類水河長比例較過去增加顯著,每年基本維持于60%左右。中運河水質變化情勢詳見圖2-4。
圖2-4 2003~2009年中運河優于(含)Ⅲ類水百分比變化示意圖
4入中運河污染物通量分析
4.1入中運河水量變化分析
2009年入中運河水量為15.6719億m3,僅為多年平均水量54.3576 億m3的28.8%。其中韓莊運河的入河水量7.8202億 m3,占入河總水量的49.9%,不牢河、邳蒼分洪道、房亭河和城河的入河水量占比分別為24.1%、8.5%、6.3%和3.8%、未控制區間徑流的入河水量占比為6.1%,入河排污水量的比重僅為1.3%。2003年到2009年多年平均入河水量中韓莊運河、不牢河和邳蒼分洪道所占的比例都在10%以上,尤其是韓莊運河的水量比重較大達到67.1%,其他各入河水量組成部分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下。
從以上分析來看,盡管中運河支流眾多,區間面積寬廣,通過水量龐大,但水量構成主要是上游干流即韓莊運河排泄南四湖的洪水。
2009年全年入河水量15.6719億m3,年內各月入河水量的差異較大,其中汛期(5~9月)的入河水量占全年入河水量的77.5%,尤其是汛期的7、8、9三個月的入河水量占到全年的67.2%,非汛期各月的比重均在4%以下;入河水量最大月份是最小月份的9.8倍。2003~2009年系列多年平均逐月入河水量狀況與2009年相似,汛期(5~9月)的入河水量占全年入河水量的76.7%, 7、8、9三個月的入河水量占到全年的73.2%,由于有些年份降雨量受臺風因素的影響,非汛期中10月份的比重達到10.9%;入河水量最大月份是最小月份的29.4倍。從最近多年的入河水量年內分配分析可以看出,入中運河水量受降雨的年內分配影響非常明顯,即構成入河水量主體的是中運河區間及上游的降雨徑流。
2003~2009年入河水量平均值為54.3576億m3,其中2005年入河水量最大,達到96.0624億m3,是最小年份2009年15.6719億m3的6倍。近七年中有5年的入河水量都在多年均值上下波動。由于2003~2005年為連續三年的豐水年,到2005年入河水量達到近年來的最大值,但2009年入河水量出現急劇下滑,僅為多年均值的28.8%。
4.2入河河道水質變化情勢
根據2003~2009年水質監測成果,不牢河、房亭河、邳蒼分洪道、城河四條河道的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磷年均值總體呈下降趨勢,平均年下降率分別為0.18%、3.34%和4.48%??偭紫陆第厔葑顬轱@著;高錳酸鹽指數下降趨勢不明顯,圍繞8.0mg/L上下波動。其中,不牢河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濃度值有逐年減少的趨勢,總磷有增加的趨勢,以Ⅲ類和Ⅳ類水居多,占總測次的66.7%;房亭河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濃度值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說明房亭河近年來所受的污染負荷有所加重,以劣Ⅴ類水居多,占總測次的54.8%,Ⅲ類水達標率僅為4.8%;邳蒼分洪道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濃度值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水質以劣Ⅴ類水居多,占總測次的57.1%,Ⅲ類水達標率為17.9%;城河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濃度值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以劣Ⅴ類水居多,占總測次的77.4%,Ⅲ類水達標率僅占總測次的2.4%。
通過對入中運河四條主要河道不牢河、房亭河、邳蒼分洪道和城河的水質現狀及趨勢分析,結果表明,四條入河河道的水質達標率低,劣Ⅴ類所占比重都比較大。不牢河水質最好,大部分時期能達到Ⅳ類水標準。
4.3入中運河污染物通量分析
4.3.1 2009年入河污染物通量分析
2009年入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量分別是3.0萬t、0.11萬t、237.0t,分別是多年平均(2003~2009年)相應入河污染物量的0.28倍 、0.34倍、0.27倍;2009年汛期(5~9月)入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量分別占全年的79.5%、66.9%、76.4%,各入河污染物量月最大值分別出現在八月、七月、八月,約占全年量的30~40%左右,入河污染物量月最小值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分別出現在一月、十月、四月份,均不足全年量的3%;入河各污染物量年內分配比例差異很大,全年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集中在汛期,
2009年不牢河、韓莊運河、邳蒼分洪道和城河四條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量分別是2.34萬t、834t、185t,分別占入中運河各污染物量的77.8%、74.3%、78.2%,即這四條河2009年的入河污染物量占了入河總量的70%以上。以韓莊運河為例:2009年韓莊運河入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量分別是1.23萬t、463t、56t,分別占入河各污染物量的40.8%、41.2%、23.7%;汛期(5~9月)入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染物量分別占全年的78.4%、81.8%、67.7%,各入河污染物量月最大值除氨氮出現在七月,占全年量的50.8%,其余均出現在九月,約占全年量的30%左右,入河污染物量月最小值除化學需氧量出現在一月,其余均出現在六月份,不足全年量的4%。
多年平均入中運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量分別是11.0萬t、0.33萬t、838t。多年平均汛期入中運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量分別占全年的85.3%、、78.6%、84.4%;各入河污染物量月最大值均出現在七月、約占全年量的31%左右;入河污染物量月最小值均出現在五月份,不足全年量的2%;入河各污染物量年內分配比例差異大,多年平均入河各污染物量年內分配示意見圖5-5。
圖5-5 多年平均入河各污染物量年內分配示意圖
2003~2009年入中運河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物總量均呈下降的趨勢,下降趨勢基本相當,三類污染物入河量年均下降率分別為13.5%、6.52%和7.59%,入中運河各污染物量年變化過程示意見圖5-6~圖5-8。
圖5-6 入中運河化學需氧量年變化過程示意圖
圖5-7 入中運河氨氮量年變化過程示意圖
圖5-8 入中運河總磷量年變化過程示意圖
入中運河污染物來源主要包括房亭河、不牢河、韓莊運河、邳蒼分洪道、城河、區間徑流、邳州城區排污。各入河河道多年平均入中運河污染物量比例見圖5-9。
圖5-9 各入河河道多年平均入中運河污染物量所占比例示意圖
從2003~2009年入中運河主要河道和排污口的污染物量比例看,中運河上游韓莊運河的污染物量占多年平均入中運河污染物總量的49.9%。除韓莊運河外,多年平均入中運河污染物總量排在前三位的河道分別是邳蒼分洪道、不牢河、城河;多年平均入中運河化學需氧量排在前三位的河道為不牢河、邳蒼分洪道、房亭河;多年平均入中運河總氨氮排在前三位的河道為邳蒼分洪道、不牢河、城河;多年平均入中運河總磷排在前三位的河道為邳蒼分洪道、不牢河、城河。各入河河道的污染物量均呈減少趨勢,且年遞減率大致相同,均在5%左右。
5結論
據以上分析成果,一方面,中運河主要入河河道中除不牢河的水質相對較好外,房亭河、邳蒼分洪道和城河的水質超標現象都比較嚴重;另一方面,2003以來由于在減排、治理等方面的努力,各條河道入中運河的污染物量均呈減少趨勢,這也形成了中運河水質狀況逐步改善的趨勢。即便如此也應注意到近年來入中運河污染物總量依然很大,因此仍須進一步加大入河河道的控污、減排和治理力度,對工業點源、農村面源及內源污染實行全方位控制,加強對各類污染源的整治,以進一步削減入中運河污染總量,使入河污染總量控制在中運河水域納污能力以內,保證南水北調東線中運河段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保證實現清水走廊、綠色長廊的目標,保證將優質、清潔的長江水輸送到北方用水區,支撐沿線地方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