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qingse中文在线,国产99久久久精品无码Ktⅴ,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學術交流 > 學術論文 > 睢寧縣60年來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睢寧縣60年來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發布時間:2023-09-28 17:41:52     瀏覽次數:3070

屠文芬1,吳宜筱1,胡楠2,黃通1,姜啟成1

(1.睢寧縣氣象局 江蘇睢寧 221200;2.徐州市氣象局 江蘇徐州221600)

 

摘  要:對睢寧縣1961-2020年的平均氣溫、降水、日照和相對濕度氣象觀測資料進行氣候變化特征統計分析。研究表明:睢寧縣氣溫上升趨勢明顯,尤其近5年增溫尤為顯著;降水量總體呈現平穩趨勢,變化不顯著,年際波動較大;日照時數顯著減少,年、夏、秋、冬季通過0.05顯著水平檢驗;相對濕度顯著降低,年、季變化均通過0.05顯著水平檢驗。

關鍵詞:氣候變化;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相對濕度

 

1 引言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近百年來我國年季平均氣溫明顯升高,降水量波動大,并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日照時數呈明顯減少趨勢,氣候濕潤、干燥變化不均。睢寧縣位于江蘇西北部,徐州東南部,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特征也發生著明顯變化,通過分析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提出應對措施,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氣候方面的依據。

睢寧縣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多寒潮侵襲,雨雪量少,具有典型的南北過渡性氣候。本文通過對睢寧縣歷史氣象資料的分析研究,找出其氣候演變的特征,為充分利用和開發氣候資源,為睢寧縣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安全、農業生產、旅游服務和防災減災等提供理論參考。

2 氣象資料的來源與研究方法

    睢寧縣國家基本氣象站1961~2020年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和相對濕度等氣象資料,運用線性傾向估計、累積距平、M-K(Mann-kendal的簡稱)突變檢驗等現代氣候學統計分析方法對以上各氣象要素的年、季變化規律作出分析。季節劃分標準: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

3 氣候特征分析

3.1氣溫

3.1.1平均氣溫總體分析

表1  1961-2020年睢寧季、年平均氣溫 (℃)

項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14.4

26.0

15.6

2.1

14.5

最大值

16.5

27.5

18.0

5.0

15.9

最低值

12.6

24.7

13.5

-0.8

12.9

 從表1可知,60年的年平均氣溫為14.5℃,最暖的年份為2020年,年平均氣溫為15.9℃,最冷的年份為1969年,年平均氣溫為12.9℃,60年的極端最高氣溫39.3℃,出現在1966年7月18日,極端最低氣溫-22.9℃,出現在1969年2月5日。60年春季平均氣溫為14.4℃、夏季平均氣溫為26.0℃、秋季平均氣溫為15.6℃、冬季平均氣溫為2.1℃。

由圖1圖2可以看出,睢寧縣年平均氣溫總體呈現出明顯的波動上升趨勢,1961-1993年有三年是正距平且數值較小(0.4、0.2、0.2),其余年份都是負距平且數值較大,最大值為-1.6℃,屬于相對偏冷的年份;1994-2020年只有兩年是負距平,負距平數值很小(-0.1℃、-0.2℃),正距平數值很大,最大值1.4℃,氣溫上升趨勢更加明顯,屬于相對偏暖的年份。四季平均氣溫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且氣溫變化率不一致,線性傾向率分別為0.440/10b、0.112/10b、0.269/10b和0.432/10b。年和四季平均氣溫變化均通過α=0.05顯著水平檢驗。

3.1.2氣溫突變分析

從睢寧縣60年年平均氣溫M-K突變檢驗結果表明,在1961-1995年UF統計值都小于0,年平均氣溫呈下降趨勢,其中1970-1974、1986-1987年UF值超出置信區間臨界值為下降趨勢顯著的年份;1996-2020年UF統計值都大于0,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2001-2020年UF值超出置信空間臨界值,為上升趨勢顯著的年份。UF曲線與UB曲線在置信區間內交點于1999年,說明年平均氣溫發生突變為1999年,尤其2001-2020年UF值超出置信區間,增溫趨勢顯著,進入一個相對變暖氣候狀態。春冬四季UF曲線和UB曲線分別交匯于1999、2011(2015、1996、1990年,說明該年各季節的平均氣溫突然發生變化,在其后的年份上升趨勢明顯,四季中只有春季的突變點在置信區間外,說明春季升溫尤為顯著。

3.2降水量

3.2.1降水量總體分析

表2  1961-2020年睢寧縣季、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162.4

515.6

161.8

63.1

908.8

最大值

473.6

1070.6

453.1

138.6

1525.7

最小值

40.0

179.7

276.1

9.9

586.7

占比(%)

17.9

56.7

17.8

6.9

/

表2數據可知,60年來睢寧縣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為908.8mm。年際差異較大,四季中夏季降雨量最多,為515.6 mm,占全年的56.7%;冬季最少,為61.8mm,僅占全年的6.8%;春季和秋季為162.4mm和161.8mm,分別占全年的17.8%和17.7%。

從圖4圖5看出,睢寧縣年降水量呈平穩上升趨勢、年際波動變化大,線性傾向率為1.858/10b,整體變化趨勢不顯著。其中,1961-1979多年平均值為929.0mm,1996-2008年多年平均值為1019.2mm,均高于60年平均值,屬于降水相對偏多年,1980-1995年,多年平均值為819.3mm,2009-2020年多年平均值為876.7mm,均低于60年平均值,屬于降水相對偏少年。1963、1965、1974、1996、2003、2007年的降水量距平為正距平且數值很大,說明這6年,每年的降水量都特別大,是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多發年。1978、1994、2019年的降水量距平為負距平且數值很大,說明這三年年雨量很少,是干旱氣象災害多發年。對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進行線性擬合,春季呈降水減少趨勢,夏、秋、冬季降水變化都呈現小幅增加趨勢,四季降水的線性傾向率分別為-7.329/10b、4.443/10b、1.477/10b、2.682/10b,年和季降水量均未通過α=0.05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降水量變化趨勢不顯著。


3.2.2降水量突變分析 

從60年降水量M-K突變檢驗結果表明,1961-19661971-1972、1974-1975、2008和2018年UF統計值大于0,年降水量呈上升趨勢,其余各年UF值均小于0,為降水量下降趨勢,所有年份UF和UB值均在置信區間范圍內,說明降水量年際間波動變化不顯著;19652015、2017、2018年為UF曲線與UB曲線的多點相交,說明降水量發生突變在這四年,降水量波動變化不穩定。春冬四季UF和UB曲線值基本都在置信區間的,四季降水量變化趨勢和年際降水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年季、降水量變化均未通過α=0.05顯著水平檢驗,故降水量年、季變化不顯著。

3.3日照時數

3.3.1日照時數總體分析

表3  1961-2020年睢寧縣季、年日照時數 (小時)

日照時數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602.3

597.0

528.3

452.6

2181.9

最大值

799.0

807.8

687.9

687.9

2719.4

最小值

435.9

369.2

331.8

253.3

1676.6

占比(%)

27.6

27.4

24.2

20.8

/

 從表3可知,睢寧縣60年日照時數多年平均值為2181.9h,年際間日照時數波動較大,最大值1962年為2719.4h,最小值2003年為1676.6h,兩者相差1042.8h;春季占比最多為602.3h,占全年的27.6%,冬季最少,為452.6h,占全年的20.8%。

 從圖7圖8可看出,睢寧縣近60年日照時數呈波動減少趨勢,線性傾向率為-96.434/10b,減少趨勢顯著。1961-1997年37年中只有1971、1981、1985、1990年距平值為負值,日照時數低于60年均值,即1961-1997年為日照時數偏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20.5小時);而1998-2020年23年中只有2017年距平值為正值,日照時數高于60年均值,即1998-2020年為日照時數偏少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8.9小時)。四季中夏、秋、冬日照呈明顯下降趨勢,線性傾向率為-42.15/10a、-24.48/10a,-24.19/10b,春季日照時數減少趨勢緩慢,線性傾向率為-5.15/10a,四季日照時數變化只有春季未通過α=0.05顯著性水平檢驗。

3.3.2日照時數突變分析

 圖9睢寧縣1961-2020年年日照時數M-K突變檢驗結果表明,在1961-19621966-1968年UF統計值大于0,年日照時數呈上升趨勢,其余各年UF值都小于0,說明年日照時數呈下降趨勢,其中1972-19751977和1984-2020年UF值超出置信區間臨界值為下降趨勢顯著的年份。UF曲線與UB曲線在置信區間存在交點于1984年,可知年日照時數發生突變為1984年,此后年日照時數減少趨勢更加明顯,且1984-2020年UF值超出置信區間說明日照時數減少趨勢顯著。春冬四季UF曲線和UB曲線分別交匯于1983、198419981997年,說明各季節的日照時數在其后的年份減少趨勢明顯,春季波動下降趨勢平穩,秋、冬季次之,夏季減少趨勢顯著。

3.4相對濕度

3.4.1相對濕度總體分析

表4  1961-2020年睢寧縣季、年相對濕度(%)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68

80

76

69

73

最大值

79

84

83

79

79

最小值

55

71

66

53

65

 

表4可知,60年來睢寧縣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為73%,多年平均最大值為79%,最小值為65% 。四季中夏季相對濕度多年平均最大為84%,冬季相對濕度最低為53%。圖10、圖11可看出,睢寧縣近60年相對濕度總體呈波動減少趨勢,減少趨勢顯著,年線性傾向率為-0.858/10b,2004-2012年、2019-2020年期間的相對濕度距平為連續的負距平且負距平值在-2到-8之間,說明這幾年的相對濕度減少變化趨勢顯著。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濕度

呈明顯下降趨勢,線性傾向率為-0.927/10b、-1.487/10b、-0.469/10b和-0.751/10b,相對濕度年、季變化均通過α=0.05顯著性水平檢驗。

3.4.2相對濕度突變分析

圖12睢寧縣60年相對濕度M-K突變檢驗結果表明,在1961-1993年(除1962、1964-1969年)UF統計值大于0,年相對濕度呈平穩略上升趨勢,其余各年日照時數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2002-2020年UF值超出置信空間臨界值為下降趨勢顯著的年份。UF曲線與UB曲線在置信區間存在交點于1993年,可知年相對濕度發生突變為1993年,此后年份相對濕度減少趨勢更加顯著。春冬四季UF曲線和UB曲線分別交匯于19932001、1989(1990)、1993年,說明相對濕度在其后的年份減少趨勢明顯,春、秋、冬的UF曲線值超過置信區間的年份都在2004年前后,和年的UF曲線超出置信區間時間基本一致,這就說明進入21世紀以來相對濕度下降趨勢顯著。


3.5氣象要素線性傾向估計分析

線性傾向估計:用來解釋某氣象要素多年的變化趨勢,建立年及四季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平均相對濕度隨時間變化的一元回歸方程:

Y(t)=a+b(t)

上式中,Y為氣象要素序列(氣溫、降水,日照,濕度),t為時間序列(1961-2020年),a為常數項,b為回歸系數(線性趨勢項),10b表征每10年各氣象要素隨時間變化的傾向率,如果b?0,表示呈上升趨勢,b<0,則表示氣象要素呈下降趨勢。

表5  1961-2020年睢寧縣各氣象要素季、年氣候變化傾向率


氣象要素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氣溫

0.44*

0.112*

0.269*

0.432*

0.303*

降水量

-7.329

4.443

1.447

2.682

1.858

日照時數

-5.015

-42.15*

-24.48*

-24.19*

-96.434*

相對濕度

-1.487*

-0.469*

-0.751*

-0.9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