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qingse中文在线,国产99久久久精品无码Ktⅴ,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學術交流 > 學術論文 > 聚焦生態河湖 突出綠色發展

聚焦生態河湖 突出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0-03-27 16:10:39     瀏覽次數:3627

 

強力打造沛縣河湖長制升級版

----沛縣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調研報告

 

(徐州市沛縣水務局  江蘇沛縣  221600

  要:近年來,沛縣按照省、市關于全面實行深化河(湖)長制的部署要求,圍繞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護、水空間治理、水生態修復,創造性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各級河(湖)長保護、管理、治理“三位一體”作用。微山湖湖西水源地被評為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投資24.76億元的沛縣供水PPP項目入選國家、省兩級示范項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是全省唯一獲得這一榮譽的縣。

關鍵詞:生態河湖  綠色發展  河湖長制  升級版

1  河(湖)長制工作開展情況

1.1  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組織架構

出臺《沛縣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工作方案》,明確縣鎮村三級河(湖)長461名,其中縣級河長13名,鎮級河長114名,村級河長334名,設置省市縣河(湖)長制公示牌1014個;印發實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并建立一河一檔”“一湖一檔”,制定《縣級河湖長會議制度》等工作制度10項,投資100余萬元建設河長巡河、水質監測等功能一體化的河長制信息平臺1個。創立五級交辦模式,層層壓實責任,做到上下河長聯動、河長助理聯動、河長辦聯動、部門聯動,對省市縣鎮村交辦事項實行“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三單辦理,切實推動問題整改。

1.2  突出問題導向,推進三亂整治

1.2.1 堅持黨政主導,壓實責任

為確保河湖“三亂”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開展,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做好全縣河道治理工作,堅持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工作,會商解決問題。河(湖)長制工作各成員單位主動履職,強化工作調度,促進信息共享。縣委、縣政府督查室牽頭負責對全縣河湖“三亂”專項整治行動的督查、督辦等工作;縣財政局牽頭負責統籌安排河湖專項整治經費;縣國土資源局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打擊違法違規采砂、采礦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出具非法采砂、取土價值鑒定結論;縣環保局牽頭打擊違反設置排污口,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等行為;縣農委配合各地政府落實“三區規劃”(禁養區、限制區和養殖區),整治河湖沿線畜禽水產養殖,清理非法圈圩養殖,依法打擊電、毒、炸魚等行為;縣水務局牽頭打擊非法采砂、取土、擅自圍墾河湖、擅自建設臨(跨)河湖及穿堤工程設施等行為。各鎮、街道辦、場作為專項整治行動的責任主體,也相應成立了專門機構,結合各地實際制定轄區內具體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河湖“三亂”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出臺了《沛縣河湖綜合整治考核和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縣財政每年安排1500余萬元資金,根據考核結果對各鎮、街道河道綜合整治進行補助。

1.2.2堅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

針對微山湖等河湖水域特點,各鎮、街道、場對河湖內漁網、拉坡種植、非法圈圩養殖、非法采砂取土等亂占行為加大巡查力度,徹底清除到位;對所有違建房屋、非法碼頭等違建行為采取一定性、二關停、三拆除的辦法,限期整改到位;對擅自設置排污口、排放未經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廢污水等亂排行為,環保部門加大查處力度,該封堵的封堵,該處罰的處罰,確保達標排放。

1.2.3堅持消減存量,遏制增量

消減存量是河湖“三亂”整治的首要任務,遏制增量是河湖“三亂”整治的關鍵。對排查的問題清單,區分不同性質,加強分析研判,進行科學分類,先易后難、先簡后繁,分清輕重緩急,拿出分類分布整治意見,協調推進存量消減工作。2018年我縣對轄區內列為重點整治對象的微山湖(沛縣部分)及京杭運河等13條省骨干河道,14條縣級骨干河道進行專項排查,對發現的河湖“兩違三亂”行為進行分類登記造冊。我縣納入市考核的河湖“兩違三亂”違法行為共410起,已清理410起,完成率100%

2  河(湖)長制工作任務扎實推進成效顯著

2.1  聚力系統治理,筑牢生態屏障

2018年,我縣以打造生態河湖為目標,以河(湖)長制為總攬,統籌做好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全縣水環境得到明顯提升。一是在水污染防治上強勢發力。投資5.1億元實施新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投資2.2億元實施13個建制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投資9億元實施180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工程。二是在水生態修復上深處著力。投資6.9億元實施碧水繞城和農村生態河湖建設。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景觀再造、生態修復等措施,實現引湖入城,全域水系貫通,提升水體自凈能力。三是在水空間治理上持續用力。沛縣建立“河長制+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大力開展河湖公共空間治理,改善農村環境,助推鄉村振興??h政府統籌謀劃,從河道暢通、岸坡整潔等八個方面,突出河湖“三亂”整治,強化邊界聯動,全面開展河湖公共空間治理。累計投資1.2億元,整治縣級河道550公里,鎮級河道630公里,村級溝渠2000余公里,坑塘1000余處,清除違建75060萬余平方米,封堵排污口320處,修復植被520余萬平方米。

2.2  加強水源保護,保障飲水安全

根據省政府批復,沛縣微山湖徐莊水源地劃定保護區范圍為:一級保護區以取水口為中心,半徑500米的水域范圍;二級保護區以一級保護區的邊界外延1000米的范圍,其中東、北至蘇魯省界和諧堤;準保護區為二級保護區西側外延至順堤河西大堤外200米,南側外延1000米的區域范圍。

為確保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沛縣始終高度重視微山湖水源地保護工作,多措并舉,嚴格按照“水量保證、水質達標、管理規范、運行可靠、監控到位、信息共享、應急保障”的要求進行水源地建設,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2.2.1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水務局、環保局、交運局、農委、大屯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建立了政府主導,水利、環保、大屯等部門具體辦理,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會商機制,根據部門職責制定具體責任分工,切實加強水源地保護工作。

2.2.3強化工程建設

近年來,我縣先后共投入8000萬元,實施完成水源地保護區工程建設,包括生態修復與保護、水源地隔離、污染源整治、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安防監控及界牌警示標示等,實現一級保護區與外界隔離、補水區域水質凈化、水質自動檢測、時時視頻監控、標示牌設置無漏點,水源地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2.2.3強化隱患整治

嚴格按照“三個沒有”的標準實施污染源整治,投資1.13億元,關閉二級保護區內旅游設,整改治理煤運碼頭及湖西航道過往船只污染源,清理魚塘、圍網5100畝,拆除遷移生活居住、餐飲設施10余處?,F已順利通過省住建廳、環保廳、水利廳聯合組織的技術驗收。

2.2.4強化水質監測

建立嚴格的水質監測體系,在取水口、水源地補水口及提升泵房各建成一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水質,并與省檢測系統聯網,實現數據時時上傳,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同時在保護區關鍵點位設置監測點9 個,嚴密監控水質變化發展情況。

2.2.5強化長效管護

抽調精干人員成立南四湖徐莊水源地管理所,嚴格執行保護區日常巡查制度,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可有效地應對各種違法事件。編制完成《沛縣南四湖徐莊水源地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統應急預案》、《沛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沛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應急措施,并進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2.3  創建邊界五聯機制,共謀湖區發展

針對微山湖插花地段較多、河湖“三亂”問題突出、整治難度大等問題,我縣主動與山東省微山縣溝通協調,建立了信息情況聯通、矛盾糾紛聯調、非法行為聯打、河湖污染聯治和防汛安全聯保的邊界“五聯”工作新機制,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全面加強管理。邊界治水“五聯機制”實施以來,沛微兩地聯合流域機構組織開展7次大規模聯合治水行動,共打擊砂船32艘,拆除違建204處,違規設置魚罾、魚籪等捕魚設施700余處,清理河道內水花生等有害水生植物約90000多平方米,封堵排污口50余處,兩地河湖“三亂”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極大的改善了河湖生態環境,保障了兩地的行洪安全,有效促進了蘇魯邊界地區和諧與穩定。邊界治水“五聯機制”先后被中央電視臺、中國水利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電臺、江蘇經濟報、徐州電視臺、新浪網、搜狐網等20多家媒體宣傳報道,中國水利部也專門編發簡報在全國推廣。

2.4  對接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建立“河長制+精準扶貧”模式,優先選聘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擔任河道保潔員及巡查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統一培訓,統一發放工資,統一代繳人身意外保險,將勞動能力強的貧困戶聘用為河道保潔員,月收入2600元左右,勞動能力相對薄弱的貧困戶聘用為河道巡查員,月收入800元左右。目前全縣已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620人作為河道保潔員及巡查員。我們積極踐行生態脫貧之路,轉變治水理念,創新治水思路,通過推行河長制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的模式,既保護了生態、美化了鄉村,又讓條條清渠釋放“治水紅利”,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吃上“綠色飯”和“生態飯”。“河長制+精準扶貧”模式,也先后被人民日報、中國水利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電臺、江蘇經濟報、徐州電視臺、新浪網、搜狐網等20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3  凝聚社會力量形成管護合力 探索治水新格局

3.1  啟聘民間河長,守護健康河湖

沛縣深化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部門機構到位,黨政河長就位,無論流域骨干河湖還是鎮村支流溝渠,越來越多的河流都有了健康守護責任人,2018724日,沛縣啟聘20名“民間河長”。大家的河湖大家管,群眾也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和監督者,我縣聘用“民間河長”多為退休老干部、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等。老干部能主動發揮余熱帶頭參與問水治水、發揮了治水工作中的經驗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凝聚河湖社會共治管護合力,形成社會共管立體治水護水的新局面。同時沛縣河長辦建立的沛縣智慧河湖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沛縣河長制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實現縣、鎮、村三級河(湖)長制體系的上下聯通、信息共享、讓更多民眾參與河湖污染監督,管護治理中來,共同破解社會共管立體治水難題,合力推動全縣治水工作,早日實現我縣河湖,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3.2  聘任企業河長,拓寬治水渠道

拓寬公共參與渠道,破解社會綜合治水難題,深化實施河長制的新亮點。2018810日,沛縣河長辦與二十多位“企業河長”簽署了與企業共同巡河、護河、治河社會共管的合作協議。聘任“企業河長”是我縣在深化河長制工作做出的新舉措、新探索,把企業法人聘任為“企業河(湖)長”,來組織開展河道保潔清理、監督違規排放、阻止沿岸違法亂建、控制灘面拉坡種植、進行環護知識宣傳等公益活動,能充分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能夠在多個層面助力河(湖)長制工作的開展,加快生態河湖建設的步伐,“企業河(湖)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彌補了河湖整治任務重、政府資金不足等難題,為共建生態河湖注入了新鮮血液。企業生產排污是污染的主要原因,他們治理自家企業污染會有更大的動力和壓力,這樣監督其他企業才有說服力?!捌髽I河(湖)長”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許多企業就會變成與政府與社會攜手共建生態河湖、同守一片碧水藍天的社會共治伙伴,破解了社會綜合治水的困局,打開了我縣社會共管立體治水的新格局。

4  存在的問題

2018年河湖“三亂”整治等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客觀地講,這些成績多是一些基礎性、前期性的工作,我們對照國家省市新任務新要求來看,還有更多的問題和短板需要加快補齊,還有更加艱巨的長期性工作需要合力攻堅。

4.1 河湖生態保護任務繁重

我縣境內河網密布,共有2條流域性河道、26條縣級河道、163條鎮級河道、2594條村級溝河、1633處村莊坑塘,境內共設置1個國控斷面,4個省控斷面,是全市河網密度較大的地區,也是南水北調水源涵養面積較大、保護責任較重的地區,我們要全面全域做好河湖生態保護,可以說是面廣量大,任務艱巨。

4.2  河湖“三亂”歷史遺留問題較多

河湖“三亂”問題點多面廣,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成因復雜。一些建設項目未批先建、侵占河道、超標排污、亂采亂挖亂建等現象還時有發生,有的集鎮、社區垃圾污水隨意入河傾倒、排放,造成了局部水體污染、生態破壞。

4.3  水行政執法和河湖綜合整治經費相對不足

水行政執法和河湖綜合整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投入的不足是徹底解決河湖生態水環境的主要制約因素。

5 下步工作打算與措施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河(湖)長制的工作部署,切實以河(湖)長制統領水資源管護等各項工作,以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

5.1 咬定目標抓落實

圍繞省河(湖)長制工作推進會上明確的斷面達標、消滅劣Ⅴ類水體、黑臭水體治理、水資源管理、河湖“兩違三亂”整治等7項重點,強化改革創新,切實提高河湖治理保護水平,爭當落實河(湖)長制的縣域標桿。

5.2  突出重點抓落實

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牽頭部門職能作用,將重點工程逐項細化、量化分解落實。充分發揮各鎮(街道)河長辦、各級河(湖)長在水環境治理、項目落地、施工推進等方面的作用,做到有機結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注重長效抓落實

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優化河長辦及各級河(湖)長力量。加強經費保障,確保河(湖)長制高效運作、各項重點工作任務順利推進。加強與臨界、流域管理機構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設立河(湖)長制聯通熱線,強化邊界聯動。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不斷完善河(湖)長制運作機制和督考機制,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沛縣特色的經驗做法。

作者簡介:  磊(1982.11-),江蘇沛縣人,現任沛縣河長制工作辦公室主任。通訊地址:江蘇省沛縣沛公路2號沛縣行政中心主樓258室,聯系電話:0516-89618318Email:pxhzzbgs@126.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