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發展理念再續沛縣治水新篇章
王磊,鄭衛鋒
沛縣河長制工作辦公室,沛縣水務局
摘 要:沛縣是江蘇北部的重要門戶,與山東省微山縣、魚臺縣接壤。面積1806平方公里,人口130萬,轄13個鎮、4個街道、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農場。沛縣屬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東瀕微山湖,西依大沙河,有省級骨干河流13條,縣級骨干河道13條,鎮村溝河2757條,構成二級控制三級水面的河網體系。全縣水域面積513.7平方公里,轄南四湖湖區水面面積約400平方公里,湖岸線長62公里。轄區有大沙河、姚樓河、楊屯河、豐沛河、鹿口河5條一級支流,在大沙河、姚樓河、楊屯河入湖口設有控制閘,在豐沛河入湖口設有李集橋國控斷面,在大沙河、楊屯河設有鐵路橋和洪福橋省控斷面。2015年沛縣微山湖水源地被評為首批五大“中國好水”水源地之一。2020年沛縣河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關鍵詞:踐行“兩山”理念再續新篇章
前言
近年來,沛縣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認真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目標,強化系統治理、長效管理及功能提升,全縣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一、健全制度體系,著力推動河湖長制推深做實
1、強化“三級聯動”組織架構
加強河長制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出臺《沛縣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工作方案》,明確南縣鎮村三級河湖長606名,設置省市縣河湖長制公示牌740個。制定實施《南四湖“一湖一策”方案》,建立縣級河湖長會議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10項,打造集巡河、水質監測等功能的一體化河湖長制信息平臺。縣級河湖長每季度至少巡湖一次,鎮級河湖長每月至少巡湖一次,村級河湖長每周至少巡湖一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處置問題,有力推動工作開展。
微山湖位于蘇魯兩省交界處,省際邊界河湖插花段多達90余處110余千米,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管理保護存在薄弱環節。沛縣與微山縣兩地打破省際壁壘,本著共創安全和諧、共保邊界穩定、共建生態河湖的原則,發揮治水傳統,充分醞釀協商,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信息情況聯通、矛盾糾紛聯調、非法行為聯打、河湖污染聯治、防汛安全聯保的邊界“五聯”機制,今年成功破解了蘇魯邊界湖西大堤內違法圈圍問題186處10120.3畝,銷號率100%。、劉香莊段、小營段10余處15萬余平方違法碼頭群等一批歷史遺留難題。開展蘇魯兩地聯合開展巡查70余次,開展聯合專項打擊行動14次,搗毀涉案船只39艘,抓捕涉案嫌疑人33人。蘇魯邊界治水“五聯”機制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新華日報等20多家媒體宣傳報道,作為典型案例獲得水利部通報推廣。2020年11月28日,首屆微山湖地區縣域協同發展座談會在沛縣召開,沛縣、微山縣、魚臺縣等7縣(市、區)討論了《2021年微山湖地區縣域協同發展工作要點》,我縣分別與微山縣、魚臺縣簽署了協同發展協議,并召開了微山湖地區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文化旅游共建共融3個專題工作對接會,使蘇魯邊界治水“五聯”機制得到進一步深化和加強,微山湖地區縣域協同發展從“百年恩怨化和諧”升級到“蘇魯協同求共贏”的新時代。
3、優化社會共治齊管格局
通過開展“河長制+精準扶貧”,選聘620名低收入戶為河道保潔巡河員,開設扶貧公益專崗,實現生態與富民雙贏;通過建立“河湖長+檢察長”依法治河協作機制,實現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無縫銜接。另外,結合河湖長制民間“三支隊伍”建設,招募487名群眾擔任民間河湖長、護河志愿者和護河治河監督員;縣人大常委會自2017年開始,每年持續專題“問水”,開展“人大代表巡河碧水行動”,代表發現的問題通過“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云平臺”,交有關部門辦理并告知責任河長,對于辦理情況,代表進行打分評價。“黨政治水、人大問水、政協督水、民間護水”的社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河湖管理實現從行政監管到社會共治的轉變。
二、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推動河湖治理提質增效
1 、“兩違三亂”逐步消除
動真碰硬開展河湖“兩違三亂”整治,做到轄區內列為重點整治對象的微山湖、京杭運河及26條縣管河道全覆蓋,有力維護河湖生態健康。2018年以來,納入省市認定交辦的643處,河湖“兩違三亂”整治任務通過第三方機構評估驗收,銷號率為100%,位列縣(市、區)前列。
2 、水源保護持續加強
加強保護區核心區管控,投資0.8億元實施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保護工程。加大保護區環境整治力度,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違法圈圩、網箱養殖、亂種亂建全部取締,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的保護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13億元拆除、遷移保護區內生活居住設施、餐飲飯店10余處,完成保護區內3300畝封閉魚塘的清理。目前,保護區內無任何排污設施和環境安全隱患,達到國家水源地保護標準要求。同時,在保護區關鍵點位設置監測點9個,確保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3、河湖空間有效管控
從河面清潔、岸坡整潔、河堤完整、河灘平整、水系暢通、綠化完好、污染防控、管護到位八個方面,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河湖公共空間治理。2019年8月至今,累計整治縣級河道26條540公里,鎮級河道163條608公里,村級河道553條720公里,村莊坑塘1633處,完成苗木綠化382萬平方米,草皮護坡189萬平方米。
三、強化系統治理,著力推動生態屏障筑牢筑實
1、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堅持工業、農業、生活、船舶“四源齊控”,突出污染源頭控制,有效壓降排污總量。加快推進四大行業布局優化和轉型升級、散亂污企業整治,較好實現了降低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產業層次、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兩降兩提”目標。我縣原有化工生產企業33家,自2017年開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以來,累計關閉30家,現有化工企業3家。全縣共排查散亂污企業1185家,關閉取締698家,列入停產整治類487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務。
2、抓好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
科學調整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分方案,編制實施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和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方案,加強養殖行業管理,推進生態養殖,減少漁業生產對水環境的影響。成功創建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打造國新生物質年處理畜禽糞污36萬噸集中處置中心省級農業“綠島”典型示范項目,破解分散式養殖戶糞污處置難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處理,利用張莊鎮中機清潔能源秸稈發電設施等途徑,提高農業秸稈的利用率,減少秸稈還田數量,實施農藥、化肥減施工程,建設人工濕地、生態攔截溝,減少農田退水和地表徑流對水環境的污染。
3、加大城鄉污水治理投資
投資5.1億元實施新城區污水處理廠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設;投資2.2億元實施鎮級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投資3.5億元完成305個行政村農村污水治理,年底前全縣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2%以上。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全域治理,實現自然村、農戶全覆蓋。
4、加強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
投資3000萬元建設完成國考李集橋斷面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編制實施《國考沿河李集橋斷面水質鞏固提升工作方案》,對重點斷面實施精細管理,重點整治入河排污口、雨污管網、支流河道等污染因子,提升國省考斷面的水污染防治水平。投資2.43億元實施碧水繞城水系貫通工程,對城區14條河道進行生態綜合治理,努力把水引進來、讓水動起來、使水清起來。開展“清岸行動”,對沛沿河、豐沛運河、大沙河、楊屯河等9條河流實施綜合整治,完成各主干河道的違規排污口封堵,主要泄洪和排污閘涵口門裝設監控設備,切實改善河道水環境。2019 至2020年度國考李集橋斷面水質均值達標率100%,省考大沙河鐵路橋和楊屯河洪福大橋斷面達標率100%。
5、增強航運船舶污染防治
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在京杭運河豐樂作業區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站,購置多功能接收船2艘、固體垃圾壓縮車1輛,推進“船船岸”和“船岸”兩種污染物接收模式。開展通航及停靠船舶污水監管,加大航行船舶燃油抽檢頻次和覆蓋面,船舶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6、鞏固河湖水域生態空間管控
嚴格落實省級生態空間區域規劃,著力實施南四湖徐莊水源地、京杭運河清水通道維護區、微山湖風景名勝區地保護工作,對沛縣237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湖西濕地風景名勝區,集中開展綠盾行動,共拆除碼頭40個,采沙船12艘,沙石站15個,清理擠占河岸、侵占濕地5100畝,禁止旅游開發、水電開發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活動。
四、下步工作打算
經過各級河長和各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沛縣河湖生態面貌持續好轉,河湖空間管控持續加強,但是在推行河湖長制、推進河湖治理管護上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下一步,我縣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河長制的工作部署,認真領會這次會議精神,以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推動工作取得新成效。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縱深推進各項河湖長制工作
緊盯責任落實,全面筑牢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創新履職方式和工作方法,強化考核和責任追究。建立督辦臺賬,登記事項來源、督辦對象、辦理期限等信息,全面跟蹤督查落實,切實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分級負責、全面覆蓋的網絡化管護機制。
2、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
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水資源合理利用、水生態修復保護、水環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編制實施《沛縣微山湖沿線生態保護規劃》,加快推進河道疏浚和水系連通工程,實施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強化重點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全面提高水環境質量。加快生態修復,制定整縣制采煤塌陷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與整治方案,利用采煤塌陷區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構建生態緩沖區,河道沿線建立生態攔截溝。深入推進河湖“四亂”治理,積極與流域管理機構對接協調,有效解決南四湖及一級支流沿線河湖“四亂”重點疑難問題。同時,對轄區內各類水域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凡是影響河湖生態健康的行為一律納入徹底整治對象。
3、建立健全長效運行機制
推進微山湖地區縣域協同發展,深化蘇魯邊界治水“五聯”工作機制,加強與臨界、流域管理機構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重點區域、重要時段、敏感水域的日常巡查和執法監管,防止已整治問題反彈,同類問題在同一河段反復出現,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置。
[作者簡介]
王磊(1982.11-),江蘇沛縣人,現任沛縣河長制工作辦公室主任。通訊地址:江蘇省沛縣沛公路2號沛縣行政中心主樓258室,聯系電話:0516-89618318,Email:pxhzzbgs@126.com。
鄭衛鋒(1972.11-),江蘇沛縣人,四級調研員,現任沛縣水務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科科長。通訊地址:江蘇省沛縣沛公路2號沛縣行政中心主樓231室,聯系電話:0516-89618319,Email:131823773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