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生態河湖狀況評價及分析
程宇琪,宋銀燕,周倩,朱家潤,戚冕*
(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徐州分局,江蘇 徐州 221000)
摘 要:為分析徐州市生態河湖建設現狀,依據《生態河湖狀況評價規范》(GB32 / T 3674-2019),對徐州市2021年~2023年期間22條河道、1座湖泊(水庫)開展生態河湖狀況評價。結果表明:徐州市生態河湖狀況總體較好,全部23個水體中,有12個水體的評價結果為優,11個水體的評價結果為良。為進一步完善河湖治理體系,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提出加強河湖污染防治、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等對策措施。
關鍵詞:河湖治理工程;生態河湖;評價指標;加權平均;徐州市
1 引言
河湖是水資源的主要載體,承擔著輸送、供應、貯存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提供景觀和航運等多種重要功能,因此,加強對河湖管理和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3]。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河流和湖泊等水生環境的干擾也越來越嚴重。一些江河湖庫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退化以及水空間被侵占等問題,導致河湖水系統的功能退化和承載能力減弱。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河湖生態系統的有序運行,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4-5]。湖泊(水庫)系統保護、河湖健康維持和恢復近年來日益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江蘇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全省部署開展碧水保衛戰、河湖保護戰,實施生態河湖行動計劃。徐州市全市上下持續發力、重點突破,水務部門全力推動生態河湖建設。生態河湖的定義是指具有穩定的、有彈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結構,能夠滿足較高標準的防洪、供水等社會服務功能需求的河流、湖泊(水庫)[1]。生態河湖狀況評價能夠有效掌握河湖生態狀況、檢驗生態河湖建設成效。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可以發現河湖生態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到精準發力、科學施策,及時總結經驗,為河湖生態治理與保護,打造幸福河湖提供技術支持。
2 材料與方法
2.1 評價背景
徐州市位于江蘇省西北、地處華北平原東南部,地理位置優越,東西長約210km,南北寬約140km,地處東經116°22′~118°40′、北緯33°43′~34°58′,全市土地總面積11258km2,市區面積3038km2。作為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系的重要“十字路口”,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之一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
2021年~2023年徐州市生態河湖狀況評價包括徐州市區和豐縣兩個區域,徐州市區范圍包括丁萬河、徐運新河、閘河、八里大溝、奎河、馬場大溝、下淀大溝、子房河、不牢河、三八河、玉帶河、荊馬河;豐縣范圍包括白帝河、豐沛運河、豐徐河、復新河、鄭集北支河、鄭集南支河、鄭集河、大沙河、故黃河、梁西河等22條代表性河流,云龍湖1個代表性湖泊(水庫)。
2.2 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
2.2.1 評價指標體系
本次評價指標體系所參照的規范為《生態河湖狀況評價規范》(GB32 / T 3674-2019),評價體系分為兩類,為生態河流和生態湖泊(水庫),分別設立13項評價指標和14項評價指標,這些指標類型均分為5類,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河湖(水庫)生態狀況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類型 | 生態河流 | 生態湖泊(水庫) | ||
指標類型 | 評價指標 | 權重 | 評價指標 | 權重 |
水安全 | 防洪工程達標率 | 0.07 | 防洪工程達標率 | 0.07 |
供水水量保證程度 | 0.06 |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 0.07 | |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 0.06 |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 0.10 | |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 0.08 | |||
水生物 | 河流浮游植物多樣性 | 0.07 | 藍藻密度 | 0.10 |
河流著生藻類多樣性 | 0.07 | 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指數 | 0.05 | |
水生境 | 生態用水滿意程度 | 0.07 | 口門暢通率 | 0.05 |
水質優劣程度 | 0.18 | 湖水交換能力 | 0.05 | |
河岸帶植被覆蓋度 | 0.07 | 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標率 | 0.05 | |
生態水位滿足程度 | 0.10 | |||
水質優劣程度 | 0.08 | |||
水空間 | 岸線利用管理指數 | 0.10 | 水面利用管理指數 | 0.08 |
管理(保護)范圍劃定率 | 0.07 | 管理(保護)范圍劃定率 | 0.06 | |
綜合治理程度 | 0.10 | 綜合治理程度 | 0.06 | |
總和 | 1.00 | |||
公眾滿意度 | 公眾滿意度 | 公眾滿意度 |
2.2.2 評價方法
(1)生態河湖狀況評價考核采用百分制。對每項指標分別進行量化并設定權重,總分按加權平均求得。
(2)否決項
生態河湖評價設 3 個否決項,分別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水質優劣程度”和“公眾滿意度”。在評價過程中,若有以下三種情況之一,取消當次評選資格: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出現突發水污染問題、供水危機等水質異常事件,河流、湖泊(水庫)水質評價結果為Ⅴ類及以下,公眾滿意度≤75分。
(3)評價標準
生態河湖狀況評價結果劃分為“優”“良”“中”“差”共4級,總分≥90且≤100時,為“優”;總分≥75且<90時,為“良”;總分≥60且<75時,為“中”;總分<60時,為“差”。如果出現了“中”,意味著河湖生態處于亞健康狀態,而“差”意味著生態出現重大問題。
3 主要河湖生態狀況評價結果
根據監測結果評價指標體系設定的權重,對每項指標分別進行量化打分,總分按加權平均求得。徐州市23個重要水體生態狀況評價情況見圖1。
圖1 徐州市23個重要水體生態狀況評價打分情況
全市22條重要河流中,丁萬河、奎河、白帝河、豐徐河、復新河、不牢河、玉帶河、大沙河、梁西河、鄭集河、鄭集南支河11條河總分在90分以上,評價等級為優,其余河流在75和90分之間,評價等級為良;云龍湖總分在90分以上,評價等級為優。全部23個水體中,有12個水體評價結果為優,占參加評價水體總數的52%;有11個評價結果為良,占參加評價水體總數的48%。
4 存在問題分析
4.1 水體污染問題仍然存在
全市22條重要河流中,徐運新河、閘河、八里大溝、馬場大溝、下淀大溝、子房河、白帝河、豐沛運河、豐徐河、復新河、梁西河11條河流的水質優劣程度評分在75分以下,沒有達到Ⅲ類水的標準,大沙河、故黃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得分均為50分,水質存在超標現象。其中,八里大溝河道水面有零星垃圾。云龍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質達標率不夠高,王窯大溝入湖水質達標低,入湖河道水質不達標會影響云龍湖的水質。
根據調查分析,部分河流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水質污染以沿線村鎮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為主,農業污水、工業污水、航運污染也對水質造成較大影響;除此之外,部分河流河道狹窄,水位偏低,流動性偏弱,生態容量低,自凈能力差[2],這些因素也會導致水質變差。部分河段缺少保潔和相應的管理機制,從而進一步造成水質惡化。
4.2 生物多樣性不高,生態狀況有待提升
從水生物方面看,全市22條重要河流中,徐運新河、閘河、奎河、子房河、不牢河、三八河、荊馬河等7條河流水生物指標得分在60~80分之間,生物種類豐富度較低,多樣性不高。豐沛運河、北支河、八里大溝水位偏低,流動性偏弱,部分河段容易出現季節性浮游藻類。在藍藻容易暴發時段,云龍湖水體中的藍藻個數較多。
從河岸帶植被方面看,八里大溝、下淀大溝、子房河部分河岸帶植被覆蓋度不高,岸線植被缺少多樣性、層次性,缺少河道沿線重要節點園林,生態綠化狀況有待提高,河道文化底蘊也難以凸顯。
4.3岸線利用管理有待加強
閘河、豐沛運河岸線利用管理指數在40~50分之間,得分較低,居民自建房屋、跨河橋梁、農作物種植等對岸線占用問題較為突出。沿岸居民缺乏保護河岸的意識,侵占河岸線自建房屋、違法種植農作物,導致土壤侵蝕,加劇河岸侵蝕,并造成危險情況。此外加速下游河床的沉積,給河流防洪帶來壓力。
5 建議與對策措施
5.1 加強河湖污染防治
5.1.1 控源截污
完善河湖沿線村鎮污水收集管網,推進河湖沿線村級污水處理站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提高區域工業、生活污水處理率,減少污水排放,提升河湖水質。深入開展水美鄉村及河湖沿線環境等專項行動,以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全面推廣農業清潔生產;進一步加強航運污染控制工程,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建設。
5.1.2 健全河道管理機制
進一步加強巡查力度,補充巡查人員,落實河道巡查責任,細化分解河道管理任務。強化巡查交通工具及設備,充分利用監控平臺,確保巡查到位,強化隊伍能力與建設,提高河道科學管理水平。
5.2 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5.2.1修復河道生態環境
加強水生植物定期打撈、河岸綠化養護等長效保潔機制,確保管理不留死角;進一步修復河道生態環境,對缺失的灌木綠化進行補植修剪、清理雜草,強化岸坡保潔,構建河道生態系統,提高河道生態修復能力,通過種植挺水植物、設置生態浮島,修建生態護坡等技術措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提升河流水質。
定期對河道開展清淤工作。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清除河道內的淤泥,提高清淤作業的技術含量和規范化水平,有效清理河泥,穩定提高河道的水質和水生境狀態,保障河道的功能。
5.2.2加強生態監測與評估
持續開展河湖生態狀況監測與評估,掌握河湖生態狀況動態變化,預測河湖生態狀況發展趨勢,定期提供監測數據與報告,分析其變化及發展原因,隨之提出相應的更細致的保護對策,為河湖生態保護提供決策依據。建立河湖水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河流的水位、水質、生物等指標進行定時監測,發現有指標超過承載能力時,采取應急措施以保障供水水質安全。
5.3優化水資源配置
針對蓄水量少的河流,科學調度管理水量,提高河道蓄水能力,改善河道形態與流動性條件,維持河道基本生態用水需求;科學制定水量調度方案和調度計劃,提高河道供水保證能力;持續做好調水期間水質和水生態保障工作,加強生態流量(水位)監測預警,有效保障生態流量(水位)。完善多源互補、蓄泄兼備的水系連通體系,恢復河流灘地內的坑塘、河湖、濕地的自然連通,維護河流縱向連續性和河湖連通性,貫通“小水系”,讓河流“動起來”。
5.4加強社會公眾參與
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強化宣傳陣地建設,建立宣傳工作長效機制,全方位開展宣傳工作,提高公眾河湖水生態保護意識,動員公眾關心、支持、參與河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推進河湖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提高公眾參與河湖水質水生態管理的熱情,通過組織河湖保護新聞報道、保護專題會議與論壇、保護培訓等,提升群眾愛河愛湖、護河護湖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康盛君.堅持系統思維打造生態名片開創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新局面[J].中國水利,2020,(20):26-27.
[2]曹楊.城鎮運河水質污染特征及污染來源分析——以豐沛運河為例[J].綠色科技,2021,23(24):14-17.DOI:10.16663/j.cnki.lskj.2021.24.044
[3]張煒,劉鈺,王軍.白馬湖水生態健康評價體系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22,(08):137-144.
[4]張新星,郝達平,鞠偉.淮安市生態河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23,9(12):54-59.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23.12.09
[5]史曉新,王曉紅.新階段推進江河湖庫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要求與對策探究[J/OL].中國水利,1-4[2024-01-07]
作者簡介:程宇琪(1999--),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徐州分局助理工程師,主要人事水利工程領域的研究。通聯地址: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中茵廣場5號樓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