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濕地公園 提高自然凈化水平 減少環境污染
王明甫 周輝
(江蘇省睢寧縣水利局 江蘇睢寧 221200)
摘 要:根據潮濕淺積水地帶和流砂土壤特點,利用我縣縣城白塘河兩側地勢洼的自然現狀,結合古邳山旅游開發,通過綜合治理,把白塘河兩側低洼地建設成為人工濕地,提高了城市納污與治污能力,改善區域環境,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游效益,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濕地建設;自然凈化;改善環境
0 引言
隨著近幾年睢寧縣經濟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增工業廢水與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漸增加,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如何在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處理好污水對環境產生影響,實現污水達標排放,一方面采取工程措施,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另一方面,采用生物法進行自然凈化,比如人工濕地建設就是很好的一種生物凈化法。我縣的白塘河兩側低洼地區,具備濕地建設的條件。通過白塘河濕地建設,研究濕地建設對改善環境,實現中水資源化利用,阻止水質惡化保護生態系統相對平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白塘河濕地公園建設可行性
白塘河濕地公園東起睢寧西環路,北至睢寧北外環,西至324省道邳睢路,南至104國道,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公園所處區域地勢低洼,土壤多為流沙,內澇受災嚴重,基本上是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縣內部原有400多畝水塘,又有11條高壓走廊從此穿過,既不利于農業生產,也不適宜進行城市化改造。
該區域現狀嚴重阻礙了城市西部發展。為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按照“拉開框架,留足空間,繁榮活躍,精美宜居”的指導思想,建設宜居、宜業、最美的新睢寧。
2 白塘河濕地公園的建設
2.1白塘河濕地公園建設指導原則
睢寧縣白塘河濕地公園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建設原則,處理好濕地公園建設與利益相關者、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實現了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2.2建設方案
白塘河濕地公園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規劃白塘河西側約2.6平方公里為生態景觀和休閑區,白塘河東側約1.2平方公里為居住區。園區內規劃約0.66平方公里(約1000畝)水面和濕地,將水岸線空間與水體有機融合,充分體現自然特性、創造充滿生態情趣的濕地環境。水面周邊規劃有電力科普館區、養生賓館區、養生垂釣區、地藏寺佛教文化區等景觀娛樂設施。同時,在園區內廣植各類喬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點綴景觀小品、建筑物及構筑物等,是一個集水生植物觀賞、生態療養、養生休閑、科普教育、濕地游憩、高效農業等旅游項目以及生態濕地景觀為主的濕地公園。
3 白塘河濕地公園的功能和作用
濕地素有地球之腎之稱,作用巨大,包含了物質生產功能、大氣組分調節功能、水分調節功能、凈化功能、提供動物棲息地功能、調節局部小氣候等功能外,還有旅游觀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1物質生產功能
白塘河濕地具有強大的物質生產功能,建成后它將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滿足水生、濕生植物群落生長生存,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同時起到防風抗洪、改善環境、改良土壤、凈化水質、防治污染、調節生態平衡的作用。
3.2大氣組分調節功能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CO2氣體,并放出氧氣,濕地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白塘河濕地公園南鄰104國道,西鄰324省道邳睢路,我縣經濟開發區和桃嵐工業園分別位于104公路兩側,324省道邳睢路以西,緊鄰白塘河濕地,兩個園區均位于濕地中心半徑5公里范圍之內。白塘河濕地特殊區域位置隔斷工業園區大氣與縣城區直接聯系,不僅有效凈化了工業園區大氣污染,而且保護城區空氣質量。
3.3水分調節功能
白塘河濕地與睢寧縣慶安水庫經白塘河相連,慶安水庫水源主要來源于廢黃河水系流域內地表水和民便河。廢黃河在我縣境內69.5公里,經過中泓區治理,我縣經濟開發區和桃嵐工業園區工業中水可以部分進入該地區調蓄,慶安水庫為我縣中型平原水庫。旱季白塘河濕地可由慶安水庫直接經白塘河調入,因此在蓄水、調節地面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縣城區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
因濕地長期積水,生長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潛育沼澤一般有幾十厘米的草根層。草根層疏松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絕對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僅能儲蓄大量水分,還能通過植物蒸騰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環中起著良好的作用。據實驗研究,
3.4凈化功能
濕地象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于毒物和雜質的沉淀和排除。通過分解、凈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自然之腎”。
濕地植物則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凈化水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凈化污染物中的病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例如,水葫蓮、香蒲和蘆葦等被廣泛地用來處理污水,用來吸收污水中濃度很高的重金屬鎘、銅、鋅等。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有人作了如下試驗,將廢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讓它流經一片柏樹沼澤地(濕地中的一種),經過測定發現,大約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凈化排除了,濕地驚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在印度的卡爾庫塔市,城內沒有一座污水處理廠,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東郊的人工濕地,其污水處理費用相當低,成為世界性的典范。
3.5提供動物棲息地功能
濕地復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因為水草叢生的沼澤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在面積較大的濕地內常年棲息、遷徙途經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燕鷗、葦鶯、掠鳥等約多種。
4濕地公園建設效益分析
白塘河濕地公園建設完成后,徹底終結了該地區汛期內澇嚴重,難以開發利用的歷史。具有重大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1環保效益
白塘河濕地公園建設后,水域面積約1000畝,一次可容納凈化一般污水133萬方,每年按4次計算,年納污能力為532萬噸。這些污水均可通過自身凈化,改善水質,不需要采用化學方法處理,具有較好的環保效益。
4.2社會效益
促進我縣城市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在空間上拉近與巨山風景區、慶安水庫以及徐州市新城區的距離,濕地結合公園建設,內設電力科普館區、養生賓館區、養生垂釣區、地藏寺佛教文化區等景觀娛樂設施,成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4.3經濟效益
白塘河濕地公園建成后,成為睢寧又一旅游景點,對拉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居民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改善環境、交通等條件,大大提升了公園附近區域的土地的利用價值,以此為支點將帶來具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資料:
1、《睢寧縣白塘河濕地公園規劃方案》 2010年3月,
2、《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1972年2月
作者簡介:王明甫,1969年12月出生,男,漢族,江蘇省睢寧縣,學士學位,中級職稱,睢寧縣水利局基建科科長。1995年9月分配到睢寧縣水利局技術指導站工作,從事水利工程規劃、建設、施工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