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沂市市區水環境治理應急對策及設想
陸玉石
(江蘇省新沂市水利局,江蘇新沂 221008)
摘要:為了改善市區水生態環境,實施市區生態補水和環境綜合整治的方案,達到了預期效果,現結合市區實際情況,分析治理市區水生態環境的對策,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進新沂經濟發展,促進人水和諧,提供良策。
關鍵詞:水環境 治理 對策 設想
1 水環境基本情況
1.1人口與產業分布情況
新沂市市區包括主城區、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總面積4449hm2,其中主城區2446hm2,經濟開發區1703hm2,化工園區300hm2。區域內居民人口約2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4,聚集我市最主要的工業,生產企業為化工、造紙、釀酒、紡織業等,是市區污染水體源頭。
1.2水環境現狀概況
新沂市市區內河道呈網狀分布,大小河道盤枝錯節,是典型的平原河網水系,區域內有沭河、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城中引河、大墩干渠、西二七干渠等河渠,河段總長度89.5km,總蓄水能力1.38×107m3。正常情況下,除沭河外其它河段均為污染水體。根據市環保局提供的資料,近幾年河段關鍵節點斷面上水體中氨氮NH3-N和有機物COD濃度實測平均值分別為45.0mg/L和770mg/L,按水質規劃標準容量為負值。
2 新沂市市區水環境存在問題和污染原因
隨著市區規模不斷擴大,市區水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河網內水質急劇惡化,水體為劣Ⅴ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2.1居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生活污水是河網水系的重要污染源。據統計資料,市區生活污水為4.0×104t/d,約占污水排放內河量的45%以上,生活污水通過沿河口門直接進入新代河、藏圩河,污染河段長
2.2工業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工礦企業生產污水直接排放是河網水系的主要污染源。據統計資料,市區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入藏圩河、新代河、新墨河馬姚橋河段的水量為4.9×104t/d,約占污水排放量的55%以上。
2.3污水處理廠未達標排放:受規模能力和經費的限制,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為1.5×104t,占污水排放內河量的20%,僅對主要的有害物質進行凈化處理,處理后水質仍為劣Ⅳ類,且成本高達5500元/104t,年運行成本超過1300萬元。
2.4生活垃圾、生產廢渣隨意堆放,處理不規范:按人均每天產生垃圾
2.5水質普遍超標:主要是富營養化嚴重,從近年來對不同地段的地面水質常規監測結果看,監測點達標率為0。
2.6農田面源污染:部分農民環保意識不強,農藥、化肥、禽畜糞便殘留物直接入河污染水體。
2.7區域內排水管網布署不合理:由于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規劃,企業設置的排水管網線路紊亂,占據并破壞了原有的排水溝渠,且管道過水斷面小,線路長,排水不暢,延緩污水排放時間,伴有污水外溢,造成農田大面積、深層次污染。
3 排污現狀
新沂市市區主要廠礦企業都依河而建,企業內部治污設施簡單、規模小、凈化程度低,部分企業尚無治污設施,生產污水通過簡易的管道通向河口,而沿河企業的生產污水就近排河,零散企業的生產污水隨雨水順著自然地勢排河;市區生活污水隨城市雨污合流管道就近排河或進入污水處理廠后排河。
4 新沂市市區水環境治理應急對策
嚴格控制規模以下企業準入是改變水環境惡化的根本之路,強化污水處理,使之達標排放是改善水環境的主要途徑,禁止河堤灘地棄置垃圾、廢渣是提高水環境的重要措施。
針對市區企業分布狀況,生產現狀及治污能力,現階段改善水生態環境最行之有效的應急對策當屬生態補水和環境綜合整治。即通過外調水源沖洗、稀釋污染水體,當水質較好后下泄至外河,再利用水利工程控制性建筑物使河段內保持足夠的清潔水體。當水質變差時,再度稀釋下泄;禁止河堤灘地棄置垃圾,防止水體再度污染,具體調度方案如下:
4.1水源地
駱馬湖水量充沛,水位較穩,水質良好,可作為補水主要來源,缺點是翻水成本較高;沭河是最便捷的供水河道,流量大,排污能力強,但因沭河屬季節性河道,缺點是水量儲備不足,只可作為補水備用水源。
4.2取水口
取水口共有3處,分別是新代河站、入沭閘、城中引河東閘。
4.3控制建筑物
共有8個,分別是馬港閘、入沭閘、張墩閘、城中引河東閘、城中引河西閘、新代河工業路閘、新墨河張莊閘、藏圩河閘。
4.4控制水位
通過合理配置、調蓄將張墩閘及藏圩河出口以內河段最低水位維持在
4.5補水途徑
開啟城中引河東閘補濟城中引河,控制流量0.5m3/s,保證水體流動。24小時補水4.0×104m3,沖換城中引河總水量的35%,即城中引河水質每3天更新一次。
開啟入沭閘(汛期7月~10月豐水期)、新代河站(非汛期、沭河平水期)補濟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新代河站翻水能力為20m3/s,24h翻水1.6×106 m3,55h可將河段水位提高到
4.6排水路徑
城中引河水體由新代河東岸排污通道,經新代河地下涵進入污水處理廠,或排入藏圩河下段。排水期間,視水質情況,關閉(開啟)工業路閘,分段排水,工業路閘以上(東側)段水體經藏圩河下段排入新墨河,工業路閘以下(西側)段經張墩閘排入新墨河;西二七干渠水體(化工園區污水)經馬姚橋上下游排污涵入新墨河。至此,市區內所有排放水體在馬姚橋附近匯聚后,經坡橋(砥平橋)入沭河,經王莊閘下泄。排污期間新墨河張莊閘關閉,王莊閘不蓄水或保持低水位,確保水體盡快、較徹底排放。
排水期間,保持內河水體的流動,以便水體充分中和、稀釋,使排污達到最佳效果。為此須保持張墩閘日常放水量為2.0m3/s;藏圩河閘放水量為0.5m3/s。
4.7河堤保潔措施
禁止垃圾和廢渣繼續棄置在河堤灘地,現有垃圾、廢渣在短期內運離或就地掩埋,并采取日常保潔措施。一是設置控制卡口,杜絕或減少隨意棄置垃圾、廢渣。主要卡口10處,分特別是新華路新戴河橋面南北端,市府西路新代河橋東西端,建業西路西端,大橋西路東端南側以及藏圩河上段的熱電廠橋端,冷庫橋端,藏圩河下段相關橋西側等。二是安排保潔員,每1km河堤安排1人,負責清撿垃圾,清潔水面,并監管垃圾、廢渣棄置。
5 效益分析
采用生態補水和環境綜合整治的措施治理市區水域生態環境 ,每年需補水7.0×107m3,翻水費用220萬元,河道堤防保潔設施及人員費用48.0萬元,合計總經費約268萬元。
如市區水體全部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尚需再興建一座同樣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固定設施投入為2.2億元(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概算投資),年度運行成本約2700萬元,且市區污染水體無法完全進入污水處理廠區,水質也達不到環保部門的控制目標。
采用生態補水可盡快、較徹底改善水質,措施簡單,年度運行成本遠遠低于污水處理成本,因此,市區生態補水應急調度方案可行。
6 新沂市市區水環境保護對策的設想
鑒于我市水資源短缺,特別是隨著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全面運行,國家、省對沿線市、縣、區供水量進行強制化分配,并安裝監測、監控系統,屆時我市通過新代河從駱馬湖取水量、時段肯定受到限制,勢必直接影響生態補水量和補水的適時性,從而市區生態補水方案具有臨時性、短暫性。因此,對市區的水環境保護的幾點設想如下:
6.1制定科學的市區水環境治理規劃
盡快啟動市區水環境治理規劃,完善區域水利工程調控體系。結合藏圩河治理,興建藏圩河出口控制閘站,結合城中引河風景帶建設興建引河西端補水閘站。治理新代河,健全市區水利工程排灌體系,同步實施生態引水補水,以緩解排污對水質的污染。加快推進市區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完善環境安全應急預案,不斷提高市區對水環境突發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6.2實行水務管理一體化
實行水務管理一體化有利于水務部門科學規劃防洪除澇、水資源調配、水環境治理,科學調控汛期洪水資源,統籌規劃城市水利與農村水利協調發展,實現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合理化, 充分發揮水利事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經濟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水的和諧發展。
6.3加大治污力度,落實治污措施
6.4建立健全河道保潔措施,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建立健全水環境治理管理機制,完善河道管護隊伍,配備必要的管護設施,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大宣傳環境保護力度,提高居民環境保護意識。
7 結束語
新沂市市區水生態環境的治理,對發展新沂經濟建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根本改變市區水生態環境的現狀,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進行更艱巨的工作,才能實現經濟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水的和諧發展。
作者簡介:陸玉石,江蘇省新沂市水利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