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
陸朋飛
(徐州市賈汪區水利局 江蘇徐州 221011)
摘 要: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量增大,農村地區水環境日趨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直接威脅著廣大群眾的生存質量和身體健康,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賈汪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的實現,對農村水環境的治理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 問題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1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源是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農藥、化肥、殘留在農田中的農用薄膜。在化肥的使用過程中氮、磷流失進入水體造成了水體的富營養化,而且人體所發生的氟斑牙、骨骼氟中毒以及消化系統形成的亞硝胺而致癌也與水體中含有過量的氮磷關系密切。據有關部門統計,按照一畝地一次性使用氮肥、磷肥各100公斤計算,農田流失的氮和磷為31.5%和31.8%,賈汪區現有耕地48萬畝,流失的氮肥、磷肥為15120噸和15264噸,由此可以看出農田氮、磷流失對于水體污染的程度。
據調查,在農藥的使用過程中,一般只有10―20%的農藥噴在農作物上,而80―90%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在灌水與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水體。
1.2畜禽養殖污染
隨著近幾年畜禽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規模化養殖的發展,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的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和各種廢棄物,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村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畜禽業環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大氣污染。二是水體污染。三是畜禽糞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進入水體后,以水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傳播與擴散,使近年來一些本已滅跡的疫病又有發生。最后一個是重金屬等有害物污染。主要是飼料中亂用濫用抗生素、違禁藥物、重金屬、促生長劑等,部分殘留物質隨糞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
1.3居民生活垃圾污染
改革開放以來,賈汪區的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上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根據2006―2007年開展的全國農村飲用水與環境衛生調查,農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為0.86kg,按照我區農村人口24萬人計算,日產生生活性垃圾206.4噸。目前大多數農村基本沒有處理生活垃圾的部門,生活垃圾都由居民就近傾倒到居住區附近的溝渠、水洼、未用空地等,堆積的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垃圾的成分越來越復雜,治理的難度不斷加大。同時,加劇了土壤和水環境的污染,并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等,這不僅破壞了農村良好的自然環境,也嚴重影響村民的身體健康。
由于目前的現狀,農村居民的生活廢水幾乎都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如采用農村飲水安全的用水指標,每天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為1.44萬噸,農村排放的污水滲入地下,嚴重污染了地下水。
1.4鄉鎮企業污染
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小城鎮的復蘇和興起,但鄉鎮企業相對規模較小,污水處理能力相對較弱,使周邊的環境受到了嚴重污染,不少企業直接向水體排放污水,使水體變色、水質變壞。
2.解決問題的對策
2.1發展生態農業,調整產業結構
對于農業生產與農作物種植,應該加快研制出高產、高抵抗力、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和農藥的利用率,鼓勵施用天然肥料和實施秸稈還田技術。努力控制農業非點源污染,要求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生態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從根源上制止農業污染,使農業生產體現經濟和環境的雙重效益,并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改變以往的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方式為依靠科技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精密型的生態農業生產。強化對規模化養殖場的綜合整治,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處理,鼓勵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
2.2加強規劃,合理安排企業布局
對于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治理,并將這些措施與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對鄉鎮企業帶來的污染物集中處理。在這些活動中,政府的引導和督促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為企業不會主動為環保考慮布局,更不會主動投入太多的環保資金,這就要求政府在合理規劃鄉鎮企業布局和城鎮建設布局的同時,加大對環保的投入。
2.3增加資金投入,加快水環境保護工程建設
首先,加快廢水排放和污水處理系統建設,以政府投資為主,籌集民間資金為輔,加快廢水處理設施的上馬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目前賈汪區已經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1座,規模為2萬噸/天,2012年計劃完工鎮級污水處理設施6座,日處理能力為3.2萬噸,實現了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其次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體系。為解決農村垃圾亂丟、亂放,沒有處理措施等問題,政府應增加投入,在村莊建設垃圾池,配備垃圾車,鄉鎮建設垃圾中轉站,進一步完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集體系。第三建立村莊河塘輪浚制度和長效管理機制。按照暢通水系、恢復引排能力、改善環境、修復生態的要求,建立縣鄉河道和村莊河塘輪浚制度,繼續進行溝河疏浚整治;按分級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則,建立農村河道長效管護機制,明確責任主體;按照統一建檔、統一著裝、統一保險、統一簽訂協議“四統一”要求,建立河道保潔隊伍,將管護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強化考核,實現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理養護經常化、制度化。
2.4加強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環境意識
我國的農村水環境問題,若沒有農民的參與是不可能解決的。要不斷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意識,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要把保護水資源變成人們的自覺意識和行為,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農村水環境的管理和保護,積極監督行政部門和企業單位的各種行為,增強農村水污染智力與保護的科學性、民主性、廣泛性,盡快改善農村水環境的狀況,盡早恢復農村的良好生態環境。
3結論
事實上,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種類繁多,污水產生量大、分布面積廣,許多問題的解決已超過了農民力所能及的范圍。如果不及早重視、防范、治理,將會造成比城市水環境更復雜、更有害、更難治理和恢復的局面。水是生命之源,農業之本。喝上、用上潔凈水、有效的保護水環境不僅是農民的迫切需求,也是農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各級政府應重視農村水污染的治理、積極改善農村的水環境。
作者簡介: 陸鵬飛,男,1976年生,江蘇徐州人,學士,高級工程師,徐州市賈汪區水利局水資源科科長,主要從事水資源管理與研究工作。